衣帶漸寬終不悔
台灣朋友在她非常受歡迎的臉書「巴黎不打烊」裡說到一家以蛋白霜為主題的糕餅店, 剛巧我前一天也經過了.
巴黎殉難者街rue des Martyrs是近幾年很夯的小街, 在騷逼這一區(South Pigalle簡稱SoPi), 不知哪個英美旅遊媒體將之捧成巴黎旅遊打卡勝地. 而這裡確實有很多精緻有個性的小店, 生活機能好, 多樣化, 典型的bobo文青區. 麵包糕餅店尤其密集, 每家櫥窗擺出來的東西都讓人垂涎, 讓人很難不殉難下去啊.
於是我們在她的留言板上聊起來.
我家附近麵包糕餅店不少, 但是不像殉難者街那麼精緻集中, 除了三家名店外(Du Pains et des idées, Jacques Génin和Yann Couveur), 其他都是只有附近居民或是偶而經過的路人捧場光顧的.
其實這才是真正貼近巴黎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我常去的「諾曼第小罪惡」Aux Péchés Normands生意最好, 麵包, 糕餅, 糖果, 零食, 果醬, 熟食, 巧克力, 果汁, 咖啡… 簡直甚麼都賣, 中午時分, 附近的學生, 工人, 上班族, 老人, 家庭主婦… 在這裡各取所需. 生意火熱, 價格合理, 店員人手充足, 態度親切, 效率奇高.
諾曼第小罪惡後來又在旁邊開了家專賣有機的麵包糕餅舖. 也很罪惡.
因為生意好, 產品流動快, 種類多又新鮮, 我的下午茶酥餅水果派通常就是他們的. 一大片才3.9歐元, 可以天天換口味喫, 完全沒有罪惡感.
東西新鮮是我最在意的, 剛做出來的派餅的酥脆, 握在手裡還溫熱的麵包, 沒放到軟塌的酥皮… 巴黎生活真正的質地溫度. 大胖Pierre Hermè的馬卡龍, 或是另一個大胖Philippe Conticcini的巴黎-布列斯特, Saint-Honoré都是偶一為之的生活點綴. 我相信巴黎老百姓多半一輩子沒喫過伊斯法罕, 或是世界冠軍Christophe Michalak的夢幻作品. 但無損他們對甜品的品味與熱愛.
和它一樣的水準附近還有一家Les Délicies de Parmentier, 只是規模沒諾曼第小罪惡大, 種類也沒那麼多, 但是一樣便宜好喫, 一樣受到工人學生主婦老人居民的歡迎.
諾曼第小罪惡還有一點我很喜歡. 晚上7, 8點本店關門後, 旁邊則另開了個路邊小舖, 把今日未售完的東西半價促銷, 很受剛下班和經濟比較拮据的人的歡迎, 往往有小小的人龍排隊.
這類小店做的無非是不經典法國家常甜品: 芙蓉flan, 糖粒泡芙chouquette, 季節水果派(視季節而定, 檸檬, 草莓, 覆盆子, 大黃, 蘋果, 無花果都有), 棕櫚葉palmier(又稱蝴蝶酥), 費南雪financier, 巧克力乞丐餅biscuit aux mendiants, 喀郎薄crumble… 總之, 就是那些不常被提到的不經典甜點(如馬卡龍, 布列斯特, 可麗露, 千層派, 或是聖多諾雷Saint-Honoré).
老實說, 以前在台灣不愛甜食. 到了法國才恍然大悟, 開始狂喫.
現在牙也壞了, 身材也走鍾了, 血糖飆高了, 可是也回不去了…
這是巴黎這個城市迷人的一點: 無論住在哪一區, 總是很容易可以找到水準品質不差, 但是未必是知名的麵包鋪, 乳酪店, 鮮魚販, 蔬果攤.
到最後, 時光飛逝, 歲月如梭, 那些經典不經典的甜點總叫人衣帶漸寬終不悔啊~